第1736章 红眼病-《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3/3)页
“眼下青黄不接,钱粮吃紧,依我看可向境内百姓临时征收四成的粮草应急!”这个说话的是程昱。
“仲德不可!主公虽然钱粮吃紧,但尚可支一段时日。若现在冒然向境内征集钱粮,只怕会民心动荡,对主公的局势不利。”这个是荀攸。
“只是不征粮的话,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主公大军日费甚大,不放齐粮草,军心不稳,若各地诸候趁势来袭,我等大事去矣!”这个是刘晔。
“依我看还是征集一些吧。也不用四成,三成如何?”这个声音有点生,张仁记得应该是打过几次照面的董昭。
听着里的的争执,张仁也渐渐明白过来,为什么曹操会说他一到府中就明白。
里面的五个人,郭嘉一直没开过口。张仁摇头暗想:“郭嘉是出色的谋士,擅长的是对敌我双方优劣的分析,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重点突破;荀攸则擅于把握战场上的战机,利用一闪而过的机会击败对手;程昱与荀攸相似,但胆子更大,必要的时候敢去冒险而为;刘晔并不算突出,但较之三人各方面都比较平衡;至于董昭……这个家伙政治眼光敏锐,也是个有名的墙头草,哪边有利就站哪边的那种!
“只是,这五个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政治斗争能力很强,真正的民政管理却不怎么样!听他们争了这么久,反反复复就是在向民众征不征粮上吵来吵去,没有点实质的建议。其实征粮又怎样,不征粮又怎样?有真正从民众的角度来考虑过没有?真要是征粮,一些环节上要是没管理好,就成了抢粮!曹操好不容易集下的一点名望就完蛋了;不征粮看似又过不去眼前的难关,就在这里争征收几成的粮草好……这些人啊,看来都是让那些破烂儒家思想给害的,对民政上的管理一点创造性都没有……不过好像我也没什么办法。
“现在回想一下,三国中真正民政管理能力强的也没几个。曹操手下的荀彧、陈群、钟繇;刘备手上的诸葛亮;孙权手上的张昭,再就是后期的邓艾也算一个。这三方后期能三分天下,与这些民政能力强的人看来是分不开的,其余的要么是没有,要么就是有却不重视,国力不能得到稳定的管理,稍久就难逃灭亡一途……哎我说老荀你早不病,晚不病,偏偏这个时候病,把我推到这风尖浪口上来,要我怎么做啊?还真当我是财神粮使,以为我能变出钱粮来不成!?”
又过了一会,听里面没在争吵,张仁走到大门前,轻轻敲了几下门道:“各位同僚久违,张仁这厢有礼……”
第二十五回为粮下狱
第二十五回为粮下狱
“各位同僚,张仁这厢有礼……”
声音并不大,但议事厅中五人的目光一下集中到门口,脸上的神情各不相同。有惊喜,有疑惑,有不解,还有不屑。
郭嘉最先出声道:“世清,你怎么才来?快来快来,你昨夜思索一夜,是不是已经有了应对之计?”
张仁摇摇头:“还没有。”
董昭道:“原来是张仆射,久闻张仆射有鬼神不测之策,往日就曾凭一借资购粮之计助丞相渡过难关。即是张仆射赶回许昌理事,董某便安心矣。眼下之事就劳烦张仆射费心了,董某告辞!”
张仁望着董昭带着不屑的神情甩袖离去,心底涌起一份无助与失落。他是一个凡人,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而且他的“出身”贫寒,没读过什么书,在这些地主官僚阶级的眼中,甚至连寒门士子都算不上,像董昭这种冷眼他从来就没少挨过。可他却先任主薄,然后又官居尚书仆射这一要职,对董昭这一类出身优越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对他们大家士族的一种篾视。背地里张仁也听到过这些人对他的一些风言风语,说他是靠着向曹操溜须拍马,又进上些奇技淫奇才被曹操重用的。不然以他才二十五岁年纪,哪里能当到这样的高官。
对于这些,张仁在心底不是没有忧虑过,按这样展下去,他早晚会成为众矢之的。就像现在,他明明已经不是尚书仆射,董昭却阴阳怪气的以仆射来称呼他,明摆着就是看不起他,不愿与他共事。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想去屯田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现在,他又不得不去面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