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添丁-《2011开始》


    第(2/3)页

    可惜买的有点迟了。

    前三年陈耀东飞来飞去,忙的没有时间回家。

    今年彻底闲了,不用再出去捞钱了,用不了几次。

    要是没怀二胎,趁现在比较闲,带上家人出去旅游也不错。

    奈何姜苗苗快生了,都七个多月了,肚子大的看着都害怕,委实不宜出行。

    七月。

    省台策划了好几年的大型农业专题片栏目组来到景安,对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农场南山平原进行了全方位采景,光是航拍就拍了三天,还有一系列对相关人员的采访。

    市里大老板也是被采访的对象。

    高瞻远瞩的从国家的农业发展高度全方位阐述了开发南山平原对执行农业国策、推动景安市农业发展走向大而强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并对兴邦集团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声称这是未来大农业发展的有效探索,为景安市未来农牧业全面综合发展、先做大、再做强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陈耀东也是被采访对象之一。

    想逃也逃不掉。

    现场采访完还不算。

    又在办公室进行了面对面式的访谈。

    “据我所知,兴邦集团这些年先后在景安和河西省投入资金近两百亿,有这么多资金陈总为什么不去投资互联网或者其他产业,反而投到了收益最慢的基础农业领域呢,而且据我所知,兴邦集团到现在都没有盈利,是什么让陈总偏爱农牧产业呢?”

    访谈快结束时,省台漂亮优雅的女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是主持人亲自下来采访。

    这个问题……

    陈耀东转了个念头,半开玩笑地说:“我没啥大本事,互联网行业又不太懂,其他行业也一个比一个复杂,只能回家乡种种地养养猪了。”

    主持人笑着说:“陈总谦虚了,兴邦集团能有现在的规模,可全是您的功劳。”

    陈耀东纠正了一下:“兴邦集团做到现在的规模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不可否认我起了主要作用,但这个功劳薄上不应该只有我的名字,没有各级领导不遗余力的支持,就没有现在的兴邦集团;没有兴邦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更不会有现在的兴邦集团,我一直觉的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我们的一线人员,没有她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兴邦农业现在还只是景安的一家生鲜蔬菜超市,不可能建立起覆盖全省的超级渠道。这些年兴邦农业培养了大量的一线店员,我们的骨干全都是从一线干出来的,甚至兴邦农业现在的总经理都是从一线店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她们富有激情,对兴邦集团有深厚的感情,更有理想和干劲,所以我才急流勇退,把位子让给了能干的人,所以,功劳是兴邦集团每一位员工的。”

    主持人把话题拉了回去:“那是什么原因让您下了如此大的决心投资基础农业呢?”

    陈耀东没再开玩笑,正正经经,思想正确的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我觉的应该是一点理想和责任吧,理想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脑子发热,但不可否认,有了理想才会有动力,我们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农业是我们的根本也是国策,如果大家都去搞互联网,都去搞房地产了,农业怎么办,既然没人愿意种地,那我就免为其难来试一下吧,从目前来看结果还算不错,多少有了一点点成果,但是,摊子大不代表把事做好了,大而不强是我们现在好多企业的通病,所以才老是被人卡脖子,兴邦集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访谈结束之后,栏目组又专访了王雪梅。

    王雪梅早就今非昔比了。

    一个初中生能走到现在,比那些高起点的人更不容易,体会也更深刻。

    即使面对省台专访,也依旧自信的侃侃而谈。

    三十岁了。

    虽然事业有成,但陈耀东还是有种强烈的岁月催人老的感觉。

    女儿四岁多了,还没上幼儿园,天天不是吵着要上学,就是吵着要去当兵。

    搞的陈耀东挺头疼。

    媳妇快要生了,家里还有个报时钟,天天吵的人头大。

    真想送到幼儿园去混日子算了。

    七月底,省台的大型专业专题片播出后,引起了央视农广天地栏目组注意。

    一纸采访函转过来,陈耀东再三考虑后拒绝了。

    兴邦集团还在亏损,就不出这个风头了。

    等什么时候盈利了再说。

    不过,陈耀东接到了许多电话,都是跨行业的。

    进入八月。

    姜苗苗除了吃饭和睡觉,已经什么都没法干了。

    甚至就连脱衣服都得陈耀东给帮忙。

    比怀陈语汐的时候肚子要大的多了。

    亲戚们都说是儿子。

    也不知道到底是啥。

    陈耀东没问过医生结果,姜苗苗也没问过。

    没那必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