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焦点-《娱乐在身边》


    第(2/3)页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现场的工作人员可是以数百计的,要知道真正诞生的过程,也并不是绝对的难事,有那么一批地道的“18岁”,经过多方面的打探,最后才了解了实际情况。

    在拍摄结局时,江逸寒和小良这个角色也已经磨合了很长的时间,带入感已经很强了,并且在演技上,在自己的揣摩上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拍摄结局的后期,江逸寒在片场没有戏的时候,就会拿起剧本进行研究。在拍戏的后期,江逸寒已经就是小良,而小良也就是现实中的江逸寒,很自然的,影片里父亲这个角色就牵扯到了江逸寒自己的父亲,虽然影迷没有办法具体打探到江逸寒的父亲具体的事迹,但是这也已经足够了。

    在小良身上,在父亲身上,江逸寒看到了属于自己那部分隐藏着的情感。小良对父亲的期待,又何尝不是江逸寒对父亲的期待;小良对父亲抱有的情感,也是江逸寒和江昊天困扰如此之久的关键所在,虽然江逸寒现在已经想通了;小良为了引起父亲而选择了四处碰壁,江逸寒的选择则是自我斗争……当两个父亲的形象在江逸寒的脑海里交错的时候,最后都化成了一个身影,一个叫江逸寒也叫小良的身份,江逸寒关于角色的思考,一直藏在心里无法抑制的情感就爆发出来了。

    可以说,这个结局,是江逸寒对“父亲”这个名词的一种宣泄,是对自己抛开包袱以后的放肆,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放纵。江逸寒把之前没有爆发出来的“怨恨”和“遗憾”通过小良的口,全部爆发了出来。而小良和父亲之间最后无缘的结局,也算是江逸寒对自己现在心境的一种定义,也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在儿子和父亲之间那种纠结的情感,让人期盼,更让人心上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喘不过气。

    对于江昊天,即使是一个“陌生人”,但依旧不陌生。江逸寒很无奈。

    当江逸寒把自己对于小良和“父亲”之间关系处理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和张东健以及罗宏镇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一个更加深刻的体验,让罗宏镇兴奋起来,也让张东健觉得更加贴切和真实。三个人,再加上编剧,就热烈地讨论了开来。而经过整个影片的全局观看和思考之后,罗宏镇导演最后决定把整个结局的剧本全部更改过,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江逸寒,毕竟江逸寒是这个想法的提出者,也是对于这样情感最好的诠释者,所以最后就由江逸寒写了一个大纲,台词是江逸寒和张东健在现场讨论出来的结果。

    这,就是罗宏镇口里最后产生的火花。

    不过,由于涉及到江逸寒个人的情感问题,而且江逸寒并不想把关于父亲这样的话题公布于众。所以,最后剧组还是决定对于这个问题保留发言权。

    虽然影迷“18岁”们打听出来了,最后结局是江逸寒对于父亲的一种宣泄,由于江逸寒太过入戏,而把自己也带入了角色,所以最后把自己经历的一部分加入剧本,改成了现在的结局,但之后也就没有办法深入再打探了。

    这个结局,是江逸寒第一次接触剧本的工作,却有了十分深刻的体会。那是一种自己感情完全被释放出来的感觉,那是一种表演时完全开放出来的感觉,那是一种赤裸裸的惊奇感。而正是这样微妙的感觉,让这个结局变得更加赋有张力。

    小良在结局对父亲全部的发泄,把自己内心那渴望得到爱,却因为一步走错,一直错下去,偏离正确轨道越来越远的那种悔恨和遗憾,全部都吼了出来。可是,这一切,当父亲说出那段话之后,就全部崩溃了。小良等待了那么久,观众们等待了一部电影,才知道,父亲一直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关心着小良。这样突如其来的巨大喜悦,让小良无所适从,让小良忘记了现在身边的情况,让小良开始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可惜,小良站在离阳光最近的地方,还是永远的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