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村部的小卖部里,一伙人顶着昏黄的白炽灯,打着牌。 旁边许家饭店里的儿子许三金也在看热闹。 见状抬起头来,打趣吴远道:“吴老板,宋老师就爱跟你说话,跟俺们都不爱搭理的。” 吴远俩眼一瞪:“怪我咯?” 许三金当即服软低头:“不敢不敢。” 随即连忙支走吴远道:“俺大跟老支书都在里头呢,到现在没出来,你快去。” 吴远抬脚进了村部。 果然就见从自家先行离开的杨支书,还蹲在这里。 从家里带来的给大黑的狗饭,就放在旁边,隐隐约约地还能闻着饭香哩。 吴远掏烟散了一圈,才指着袋子里的狗饭道:“爹,这饭再不喂给大黑,一会该凉了。” 结果杨支书浑不在意地道:“凉就凉,它还吃不了凉饭了?” 这年头农村的狗子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是没那么多讲究的。 吴远默默为大黑伤心了三秒,就问起愁云惨淡的老三位道:“爹,许叔,李叔,这都商量什么呢,愁成这样?” 杨支书吐了一大口烟雾,老脸拧巴得,把烟雾都拧巴成了发愁的模样。 老许头也是唉声叹气地不说话。 最后还是李会计道:“这不秋蚕马上开始了,咱村养蚕的户少。乡里给下达的蚕张数,连一半都没到。” “还有一年一度的提留款又该要催收了,每年到这时候,我都没脸见人。” “还有计划生育……” 果然,能让老几位愁成这样的,就不是一件两件小事。 不过吴远一句话,就让老几位格局打开了。 “爹,许叔,李叔,这年头日子难过,又不光咱们一个村。跟别的村相比,咱们额外存在的问题还有几个呢?” 老许头顿时抬起头来,嗳了一声道:“那就剩一个了,养蚕。” 吴远侃侃而谈道:“养蚕这事,照我说也好办。” 老许头和李会计顿时兴致勃勃地看过来,杨支书也跟着露出注意倾听的神色。 吴远续道:“最后无非是卖多少茧子到缫丝厂的事儿。咱们村里悄摸地从别的村收点过来,凑足了数,问题不就解决了?” 老许头眼前一亮:“无非就是花钱的事,相比于其他村,这是咱村的优势。” 第(2/3)页